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自行車展如期召開,在通往展會的路上共享單車廣告隨處可見,“感覺中國自行車展快變共享單車展了。”一位參展觀眾如此感慨。
與往年不同的是,今年的自行車展不僅開辟了單獨的“自行車,共享城市發展”主題區域,將各家的單車陳列其中,還成立了首個中國自行車協會共享單車專業委員會,共享單車的誕生給中國自行車行業帶來久違的熱鬧。
百年老店尋變
“共享單車的到來把我們打懵了,影響更是超乎我們的預測。”上海鳳凰自行車有限公司(下稱“鳳凰”)總裁王朝陽告訴財經。時間倒回至十個月前,當時的自行車行業一直處于增長動力偏弱、總體需求疲軟狀態。一方面原材料及零部件價格下降加劇整車競爭;另一方面,勞動力成本攀升不斷侵蝕企業利潤空間。
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統計,生產方面,2016年中國國內自行車總產量為8005萬輛,同比下降0.26%,自行車行業的總體生產規模持續縮減。
另一方面,共享單車在國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鋪開市場。截至目前,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最新數據,去年共享單車產量達200萬輛,今年1月份至4月份共享單車產量約500萬輛至600萬輛,共享單車產量增長迅猛。
雖然共享單車的到來使得自行車的品種大幅下降,質量中低端化、品牌逐步邊緣化等問題逐步出現,但王朝陽認為未來共享單車會成為一種新常態。
“首先共享單車使得騎行成為一種新風尚,對于品牌有幫助。其次,因為騎行安全的需要,慢行交通規劃回歸城市,為騎行環境帶來更多便利。更重要的是物聯網、智能化、大數據迅速引導整個行業,對于傳統單車制造業的整個經營模式、銷售渠道、產品的結構帶來一定的調整和要求。”王朝陽說道。
鳳凰牽手ofo,協議約定將在未來一年采購500萬輛自行車,按照鳳凰2016年度公司運行情況來看,這將給鳳凰帶來4000萬元人民幣的收益。
選擇擁抱共享單車的并非鳳凰一家,擁有永久自行車品牌的中路集團已對其自主的單車分享應用Ubike和共佰(Gonbike)進行投資。富士達則于今年4月份接下ofo、騎唄、優拜單車等多家共享單車的訂單,訂單大至幾百萬輛,小的也有幾十萬輛。
加速優勝劣汰
擁有自行車研發檢測配套,成熟的自行車生產制造及供應鏈管理體系,鳳凰為何不自己入局共享單車?在王朝陽看來一方面傳統企業的風險意識太強,更多想到的是失敗所帶來的代價。
除此之外傳統單車制造商也缺乏相應的基因,這種基因更多指向互聯網的運作能力。此前鳳凰曾嘗試推出智能自行車,但缺乏互聯網的大力推廣和應用,銷量并不理想。
“無論是實心輪胎還是自發電裝置,甚至是帶有通信模塊的電子鎖具,這些都是自行車傳統企業多年前就發明出來了,直到共享單車出現這些頂尖技術才真正走進千家萬戶,自行車行業也實現了久違的產量爆發式增長和利潤提升。”ofo副總裁馬野銘表示。
共享單車的到來也加速了整個行業的洗牌。河北省邢臺市平鄉縣被稱為自行車小鎮,當地的自行車企業年產達4000萬輛,從零配件到整車生產配套完善。伴隨電動車的興起,當地的自行車產業一度受到很大沖擊,不少自行車廠轉型運動車或兒童車。
從今年開始平鄉縣一些具備規模的自行車廠,例如河北恒馳自行車零件有限公司、邢臺友捷科技有限公司等開始接到共享單車的訂單,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訂單讓這些工廠變得頗為忙碌。與此同時,因為共享單車的到來,傳統自行車銷量下滑,靠低價走量的雜牌自行車企業已經瀕臨倒閉,面臨共享單車訂單量的爆發式增長,小工廠的產量和生產能力不足接單,工廠間的合并變得更為尋常。
“以全新的組合方式出海,無疑有助于提振傳統自行車廠商的出口銷量,而這種合作也讓傳統品牌的年輕化和智能化變得更順理成章。”上海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品牌研究中心王新新告訴記者。
在展會上共享單車也吸引了不少老外的關注,來自英國創業公司Ponybikes的創始人兼CEOPaul-AdrienCormerais和自己團隊的成員在小鳴單車展位前駐足詢問了許久,最后他掏出200元人民幣買了一把智能鎖,他告訴記者他們正在做技術上的準備,并計劃將這種模式落地英國。
歡迎轉載,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!
敏捷運籌,決勝千里,提供互聯網+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與服務